一,时间要合理安排
一半时间做科研工作,一半时间看文献 要多看文献 、多研究别人的思路,边做边思考 。准备越充分,科研越顺利 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开始的几步偷懒,将造成后面总有一些无法排除的障碍。 分析、记录要真实详尽 人总有一点虚荣心。只把成功的步骤或漂亮的结果记录下来,是很多人的做法。殊不知,许多宝贵经验和意外发现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客观、真实、详尽的分析、记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做好心理准备
任何研究,都有失败的可能。如果当时心浮气燥,就要果断地放一放,等到心情平静时再去做事。
二,科研入门有次序
先看综述(前言),后看论著; 先看导师既往发表的文章与专著,再看师兄师姐答辩的论文,看前者知道大方向,看后者知道哪些可以借鉴;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如果接师兄师姐的工作往下做,一定要看其实验记录,前人的结果不一定可信
三,文献阅读有技巧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有人花了6年研究的成果,居然也是错的
四,如何迅速找到合适的文献? 首先,要确定查找的目标:
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 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 即使导师不导(导师与教师的区别),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 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其次,要确定查找资料的层次
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交通安全)、研究领域(人-车-路-环境的某个方面)、研究课题(碰撞吸能系统)。 研究方向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 研究领域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 研究课题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 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广义的文献包括: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 比如要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最好是看教科书;要了解汽车的安全性能,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
根据对资料的熟悉程度查找文献 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
新手(研究生):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 老手(导师):搜索式阅读,已熟悉研究的常见模式和套路,能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 高手(审稿人):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
要寻找各种文献之间的矛盾或漏洞 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
恭喜你:找到了相互矛盾或有漏洞的文献,你的科研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 发现矛盾或漏洞,学会批判,是第一步; 找出异同,学会比较,是第二步; 思考解决,学会研究,是第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