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内化筛选实验是一种用于鉴定特定抗体与细胞表面膜受体结合后是否能促进其内化的实验方法。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药物筛选和疾病机制研究中。该实验可用于评估抗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并鉴定抗体是否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通常抗体的进入细胞的途径有网格蛋白介导的细胞内吞、细胞膜穴样凹陷(小窝)介导的内吞、胞饮作用。第一种被认为是绝大多数ADC发挥药效作用的最重要转运途径。当ADCs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癌细胞时,与相应靶抗原结合,通过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是ADCs产生预期药效的关键。并不是每种靶点都可以内吞,而且每种抗体-抗原配对的内吞效率并不一样,而内吞效率又决定了ADCs的使用剂量。ADCs的内吞作用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偶联细胞毒药物、肿瘤表面抗原、抗体与抗原间的亲和力。
图 1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原理示意图
在抗体内化筛选实验中,抗体通常被标记上发光物质或荧光物质,以便观察抗体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当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后,可以通过检测抗体标记物的信号来确定其内化和结合的程度。
图 2抗体内化检测示意图
该实验的优点包括可以动态检测抗体内化的过程,且可同时检测多个抗体的效力和特异性差异。此外,该实验可以提供对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细胞信号通路的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抗体内化结合筛选实验时,应优先选择可靠的抗体标记剂,并验证抗体标记剂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同时,还需要考虑实验中的负对照和阳性对照组,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之,抗体内化结合筛选实验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可用于筛选具有高效特异性内化和结合的抗体。该实验在ADC的药物研发筛选和疾病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北京爱思益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从靶点发现验证、先导化合物筛选、优化到临床前候选分子阶段的创新药一体化生物学服务平台,覆盖在肿瘤,免疫,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领域,整合蛋白科学、酶学、细胞学、体内外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等平台,支持创新药物研发项目,支持基础科研与临床转化医学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