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的核酸残留具有潜在的危害性。生物制品的宿主细胞大多是连续传代细胞,拥有无限增殖的能力。残留的宿主细胞核酸可能会在人体内造成细胞增殖失控,变为肿瘤细胞。核酸残留可能存在感染性病毒基因,增加体内免疫反应。因此,从生物制品安全角度和科研需求,进行有效的核酸残留去除,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参照WHO、FDA和欧盟标准,在药典中对生物制品的核酸残留量有明确规定。生物制品的核酸残留主要集中在重组蛋白、抗体及疫苗的大规模纯化及生产过程。药典规定要求酵母、大肠杆菌表达的生物制品中DNA残留量不超过10ng/剂,CHO和Vero细胞表达的EPO、狂犬疫苗、乙肝疫苗等不超过100或10pg/剂。
在一般的情况下,含氯消毒液、紫外灯照射等能够消除环境或产品表面的核酸,但是对于生物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核酸,就需要专业的核酸去除剂了。现在大多选择核酸酶进行去除。核酸酶能够消除核酸残留的潜在危害,降低样品粘度,提高产品纯化效率。
SuperNuclease核酸酶:高效去除核酸残留
SuperNuclease是一种来自于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经基因工程改造的核酸内切酶。SuperNuclease可降解双链、单链、线状、环状的DNA和RNA,完全将核酸降解成3~5个碱基长度的5'-单磷酸寡核苷酸。因其能高效降解任何形式的DNA和RNA,又被称为“全能核酸酶”。
在菌液悬浮液中加入SuperNuclease核酸酶,发现北京义翘神州的核酸酶在同浓度下降解核酸的能力比同类公司的效果要好。
SuperNuclease核酸酶的耐受性
北京义翘神州从温度、Mg离子、pH值、缓冲体系、盐浓度等多个方面分析SuperNuclease核酸酶的耐受性,发现核酸酶能够适用于多种实验环境。
温度 | 在50℃以内活性随温度线性升高 |
Mg2+ | 只有在有Mg离子时核酸酶才具有较高的活性,并在5mM时达到最大 |
pH | 随着pH的升高活性逐渐升高,在pH9时达到顶峰,随后下降 |
缓冲体系 | 在同pH下Tris体系活性大于磷酸盐体系 |
盐浓度 | 在0.5M NaCl以内活性不受影响,当浓度大于0.5M时活性急剧下降致失活 |
去污剂 | 低浓度的去污剂对活性有促进作用,当浓度大于1/1000(w/v)时开始有抑制作用。Triton X 100和DOC抑制效果尤其明显 |
SDS | 任何浓度的SDS都会让核酸酶在10min内失活 |
尿素 | 低浓度的尿素对核酸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在4M尿素时达到最大活性,当尿素浓度达到7M以上时,核酸酶会在十分钟内失活 |
硫酸铵 | 0-100mM内随浓度增加活性降低,但最终保持有60%活率 |
活性稳定性 | 冷冻储存条件下活性稳定,实验范围内(1年)没有降低趋势 |
SuperNuclease核酸酶的性能参数
通过以上的检测数据,可以看出SuperNuclease核酸酶基本参数良好,稳定性高。
反应条件 | 最佳范围 | 有效范围 |
Mg2+ | 1-2 mM | 1-10 mM |
pH | 8.0-9.5 | 5.5-9.5 |
温度 | 37℃ | 0-50℃ |
DTT | 0-200 mM | >200 mM |
盐浓度 | 0-100 mM | 0-400 mM |
磷酸盐 | 0 mM | 0-50 mM |
Tween 20 | 0-0.8% | >0.8% |
Brij 35 | 0-0.8% | >0.8% |
SuperNuclease核酸酶检测试剂盒
核酸酶属于重组蛋白表达产品,在生物制品中同样不能有残留,所以在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核酸酶去除核酸后,还需要对核酸酶进行清除,并且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生产标准要求。
北京义翘神州开发的核酸酶试剂盒(KIT-SSNP01)可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样品中的核酸酶残留量,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通用性高等优点。
SuperNuclease核酸酶产品信息
货号 | 名称 | 规格 |
SSNP01 | SuperNuclease | 10KU/50KU/500KU |
GMP-SSNP01 | SuperNuclease | 10KU/50KU/500KU |
KIT-SSNP01 | SuperNuclease ELISA Kit | 1 Kit (96 Tests) |
参考文献:
1. 药典2015(中国)
2. 药典USP38-NF33(美国)
3. Li Si-Ming, Bai Fu-Liang, Xu Wen-Juan, et al. Removing residual DNA from Vero-cell culture-derived human rabies vaccine by using nuclease. 2014, 42(5):271-6.
4. Merten O W, Hebben M, Bovolenta C. Production of lentiviral vectors[J]. Molecular Therapy Methods & Clinical Development, 2016, 3:16017.